江大惠﹕端午話屈原

05/30/2017

    端者,初也。端午亦即初五。五月初五紀念屈原(約340-278BCE)自投汨羅江。
    端午的民間活動二千多年流傳大江南北,甚至韓國。韓國曾向聯合國文教組織申報將韓國的江陵祭活動定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引起中國人嘩然,實在也反映端午深入韓國社會。端午最流行的活動包括龍舟競渡、食粽。香港、多倫多每年例必舉行龍舟競渡,食粽更成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環。
    歷史上端午的活動還包括懸艾蒲、飲雄黃酒、掛鍾馗。中國廿四節氣源於中原,以陝西長安、河南洛陽為依據。五月初代表夏季的來臨,蛇蟲鼠蟻、病菌活躍。懸掛艾草、昌蒲,飲雄黃酒有防疫驅蟲的功效。《白蛇傳》許仙就是在端午勉強白蛇飲雄黃酒而現形。中國ghostbuster鍾馗以醉酒,捉拿小鬼見稱,掛鍾馗像可以驅邪。
    屈原作為端午的標誌象徵icon,歷代封建政權以他為「忠君愛國」的典範,為朝廷犧牲性命。
今時今日,屈原可以成為同志LGBTQ,甚至「本土派」的標誌。屈原為了失去楚懷王的信任和重用而自尋短見。屈原《離騷》不少句子都可以解讀為屈原與楚懷王的私人感情,屈原是為私人感情而殉情。傳統將屈原的私人感情表白解讀為對國家人民的牽掛,但文句最直接的意思顯然立足於私人之情。
    「洎余若將不及兮,恐年歲之不吾與,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辭句的意思以美人自擬,恐怕年老色衰。
    「初既與余成言兮,後悔遁而有之。」情變後的指責。
    「余既不離夫離別兮,傷靈修之類化。」離別帶來的憂傷。
    「眾女嫉余之娥眉兮,謠諑謂余之喜淫。」後宮弄臣的爭寵。
    「苟中情其好修兮,又何必用夫行媒。」箍煲意願的表達。
    「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執迷不悔的愛。
    「忽反顧以流涕兮,哀高丘之無女。」無懼男子漢流淚的表白。
    LGBTQ讀《離騷》肯定有深刻的體會。
    春秋戰國的士大夫多為「中原膠」,包括孔子、孟子都周遊列國,希望得到君王的賞識重用,合縱連横的蘇秦、張儀,伍子胥、李斯更不在話下,將自己的本領賣給知遇的
    鄰國君王。唯獨屈原死心塌地以楚為家,雖被放逐仍不投靠別國。豈不是「本土派」的最佳偶像?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