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震危機--中國蛻變的契機

10/18/2008   

    8月底發生的6.1級攀枝花地震﹐比5月中旬的8.3級汶川大地震﹐給我的感覺更強烈﹐因為攀枝花留過我的足跡﹐留過我幫德國人售出的冶金設備﹐留過我與當地一群年青工程師的感情﹐留過我對中國經濟起飛﹑人民生活改善的憧憬。

    在80年代中期﹐我服務的德國冶金設備製造公司在四川省很活躍﹐重慶鋼鐵設計研究院﹑重慶鋼鐵公司﹑四川無縫鋼管廠和攀枝花鋼鐵公司是我們的重要伙伴與客戶。我對攀鋼印象特別深﹐做成生意固然是原因之一﹐更重要的是攀鋼的獨特背景﹑發展和上下奮發的精神感動了我。   

    同行的德國人要額外申請才能進入攀枝花﹐當年外國人仍受限制﹐據說攀鋼背負國家使命﹐要在地理險要的金沙江﹐建立具戰略意義的內陸鋼鐵工業基地﹐支持國民經濟發展。所以﹐多年前從鋼鐵業老大哥鞍山鋼鐵廠調來工程師拓荒。我們到攀鋼時﹐一班年青工程師剛冒起﹐與前輩們認真地聽德國專家講解。   

    往攀鋼的交通﹑生活與工作條件都不好﹐老外叫苦連天﹐接待的外事處人員說﹐最好的已給了我們﹐鄧小平來訪時也是如此。我一邊安撫老外﹐一邊與攀鋼青年新一代坦率交心﹐用心了解﹑設想他們的難處和限制﹐欣賞他們在偏遠山頭建起這座龐大鋼鐵城的毅力﹐最後幫助德國人贏得了合約。   

    中國地震專家預測﹐攀枝花地震過後﹐還有發生5至6級餘震的可能。汶川﹑攀枝花和其他可能餘震造成的傷死和經濟損失﹐這都是中國內外同胞不遇見的。可是﹐天災難避﹐人們希望災難來臨前能有及早預報﹐盡快逃避﹐把人命與財物損失減至最少。一旦災難不幸來臨﹐當權者本著愛民之心全力善後﹐並讓公眾明瞭災情﹐善意接受外界人道援助。   

    中國政府這次果斷﹑傾盡全力﹑迅速和高透明度地處理汶川大地震﹐更在不到3個月後成功舉辦北京奧運﹐清楚看到中國人的巨大應變能力﹐政府領導人極力想把天災帶來的危機﹐變成扭轉中國在全球地位的契機。結束不久的京奧在某程度已達到這個目的﹐起碼世人肯聽多一點關於中國的聲音﹐願較持平地看中國。   

    其實﹐20年多前我在攀枝花所見﹑所聞﹐已體會山區中國人的能耐和堅毅﹐其他較發達的沿海地方更具睡龍甦醒後的活力。可是﹐在開放改革初期﹐很多人還未全面真正認識中國﹐甚至存有不少成見和誤解﹐沒有像今天的契機﹐可讓中國全然地向世界展示求變求進的決心與魄力。   

    四川災情令人悲慟﹐打動了海內外中國人和外國人的心﹐相繼伸出援手﹐但望中國人收起眼淚﹐上下埋首重新建設﹐以更文明﹑更公平﹑更自由﹑更民主和更繁榮的新貌示人。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