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能輕視「人仔」嗎﹖

12/06/2015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日前決定讓人民幣加入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正式實行日期為明年中國國慶日(10月1日)﹐這對中國意義重大﹐預示人民幣蓄勢成為全球第三大貨幣﹐僅次於美元和歐元。
    筆者的即時感覺是儘管中國政治改革很緩慢﹐但近30年的經濟改革絕對是翻天覆天﹐震驚世界﹐終令人民幣迅速冒起。回想於80年初﹐筆者移民加國前曾在香港從事對華貿易﹐目睹人民幣被部分香港人鄙視﹐更貶稱為「人仔」﹐他們看死人民幣沒有出頭的日子﹐今天這群人無話可說了。不過﹐還有不少香港人仍稱人民幣為「人仔」。
    人民幣確是有過非常低沉﹑不受歡迎的日子﹐在1978年中國重新開放門戶時﹐香港人和外國人到中國﹐需要把港幣或外幣換成「外匯券」﹐並非直接兌換為人民幣﹐當時香港人和外國人只容許使用「外匯券」﹐而且使用地點受限制。其後「外匯券」取消﹐但港幣仍然吃香﹐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港幣與人民幣的黑市兌換價比官方兌換價高出大約兩成。 
    有分析師告訴筆者﹐人民幣仍未完全自由兌換﹐利率也未完成市場化改革﹐意味中國政府仍然可以操控人民幣﹐因此IMF有充分理據不讓人民幣加入SDR。不過﹐IMF並沒有這樣做﹐對人民幣的態度更由冷轉熱﹐相信這是政治多於金融的考量。目前﹐中國已躋身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很可能在未來5年內超過美國﹐國際結算和交易對人民幣有殷切需求﹐IMF沒道理繼續拒中國於門外。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