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b/R29vZ2xl/AVvXsEgxQPzfsxmNU0wjD_0mcr0RRYYLwZ1sh8MAPoqRfJmqJ8uiJomo9O8uGZOMBbCnRoYXZOr2OBT12UWU55D0Pv58o3xXA3MU9Vn6xVj3ZX3W3DRtUX83d6VWQLr12fgXd731zqXEhBry0lE/s400/hkgn.jpg)
多倫多團體「香江情懷」及香港網絡團體「香港舊照片」先後於2月及3月假香港中文大學及香港大學成功舉辦「我城故影」舊照片展覽及座談會﹐曾被香港傳媒廣泛報道。將於6月24日至7月10日,假多倫多大學作第三次展覽。希望憑着巡迴展覽,將中環百多年歷史變遷,介紹給加國公民及新一代。
今次展覽將展出50張19世紀晚期至今的珍貴中環照片,呈現海岸線的變化,同時展示不同年代的地標﹐讓觀者能欣賞已然倒下的美麗舊建築。以一幀1880年拍攝的珍貴照片為例,第二代匯豐銀行前面為海,可見當時中環平地不多。
香港自1841年開埠以來﹐曾多次進行填海工程。港島區的發展方向主要指向北方。中環作為全港的政經樞紐,其填海工程絕大多數為發展經濟而設。1841年開 闢皇后大道、19世紀後期填海發展德輔道、20世紀初新設干諾道和遮打道、50年代再次填海興建愛丁堡廣場。時至今日,中環填海工程還未休止。此外,部分 照片以「今昔對照」方式展出。百年變遷,一目了然。
每個階段的海岸線,曾經出現大量地標﹐其建築風格更多樣化。19世紀末期的兩層式建築,例如舊大會堂;20世紀初的4層式建築,例如皇后行、太子行等,其新古典主義的風格,令人置身其中,彷如正在遊歷歐陸都市。
《我城故影》香港舊照片展覽多倫多開幕禮及座談會的主禮嘉賓:多倫多大學前校監利德蕙博士、多倫多大學圖書館總館長Larry Alford、香港駐多倫多經濟貿易辦事處處長盧潔瑋、「香港舊照片」代表蘇凌峰及「香江情懷」主席江大惠。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