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4/2011
加國食物製造商及零售商相繼表示加價﹐這一浪的食物加價潮會否給本國通脹造成上升壓力﹖有經濟分析員認為﹐若以數據全面分析﹐未必如人們預期般嚴重﹐亦不會提高加國通脹。
BMO Capital Markets經濟分析員陳蔚純( Christy Chen )表示﹐近年世界各地的水災與乾旱﹐確是影響了農作物收成﹐但與2008年因為供求脫節及市場投機導致的高價比較﹐現在還不算太厲害。舉例來說﹐2008年小麥每蒲式耳高達9美元﹐而現在是4.4至5美元左右。
她提到﹐超級市場的食物漲價﹐食物本身價格上升﹐不是佔很大比重﹐其他方面例如員工﹐包裝處理和運輸等的支出﹐有著愈來愈大影響。美國的數據顯示﹐在1970年﹐食物本身佔食物零售價格的30%﹐到2010年﹐比率下降至20%。美國這種趨勢﹐可給加拿大人作參考。
加國小麥局較早前亦提出有關理據﹐該局發言人Maureen Fitzhenry表示﹐在過去幾個月內﹐小麥價格上升接近1倍﹐但小麥成本佔1條麵包價格大約15仙。麵包加價主要因為燃料漲價﹐並非小麥價格上升。
糕點麵包生產公司George Weston(代號WN)曾宣布﹐截至4月1日﹐產品加價5%﹐今年底可能再加。肉食與糕點製造商Maple Leaf Foods(代號MFI)表示﹐在3月底﹐其新鮮糕點每個加價20仙。去年底旗下急凍糕點部已加價﹐在今年下半年料將再提價。
從陳蔚純和Fitzhenry評論可見﹐物價上升受其他因素更大的促動。有分析指﹐油價跳升不能忽略。中東動亂﹐加上需求仍然殷切﹐紐約期油每桶升逾百美元﹐本國汽油加至每公升1.2元。
陳蔚純提到﹐其實食物佔加拿大人總開支的比率不斷下滑﹐從70年的22%﹐降至2010的12%。她並引用加拿大中央銀行的統計指出﹐食物佔消費物價指數(CPI)的比例僅17%。
滿地可銀行對2011年及2012年CPI的升幅預測分別為2.7%及2%﹐而食物漲價幅度分別為3.5%和2.2%。2009年時﹐食物漲價幅度達4.9%。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