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銀支持川震重建

10/29/2008

  筆者昨天說四川地震過後﹐重新建設很重要﹐希望中國人上下一心﹐努力加緊建設。這場嚴重地震令人悲慟﹐打動了許多海內外人的心﹐救援物資不斷送往災區。日前﹐世界銀行發言人表示﹐將為四川等地震災區提供7.1億美元貸款﹐用於災區基礎設施重建。
  據中國官方新華社公布﹐世銀計劃為四川和甘肅地震災區提供總共7.1億美元貸款﹐5.1億美元分到四川﹐甘肅獲2億美元。
  世銀發言人證實有關貸款﹐但表示計劃尚未獲最後批准﹐仍等待中國國務院最後批復。據悉﹐世銀貸予四川的款項中﹐將有4.5億美元用於該省16個城市的基礎設施項目﹐其餘將用在醫院和學校等方面的建設。
  另外﹐法國開發署亞洲司司長在成都舉行的「歐盟∕四川投資合作洽談會」上透露﹐法國開發署擬為四川地震災區提供2億美元貸款﹐用於城市基礎設施和農房建設。
  在今年5月發生的汶川大地震﹐遇難人數已逾8萬人﹐過千萬人無家可歸。加國主流和華人社區曾積極捐款賑災﹐而且陸續有慈善團體訪問歸來。

川震過後建設很重要

10/28/2008

  大多倫多中華文化中心及多倫多華人作家協會主辦「四川大地震徵文比賽」﹐將於下周六舉行頒獎禮。這項活動的意義看來不止於徵文比賽﹐而在於引起更多加拿大人關心在大地震過後﹐大家可做什麼﹐中國政府從中汲取什麼教訓﹐如何為人民建設更美好的國家。    
  筆者對於8月底發生的6.1級四川攀枝花地震﹐比5月中旬的8.3級汶川大地震感受更深﹐因為在攀枝花留過我幫德國公司出售的冶金設備﹐也有過我與當地年青工程師的來往﹐還有我對中國經濟起飛﹑人民生活改善的憧憬。
  20年多前筆者在攀枝花所見﹑所聞﹐已體會到山區中國人的能耐和堅毅。可是﹐在開放初期﹐很多人仍未真正認識中國﹐甚至存有不少偏見和誤解﹐沒有今天的契機﹐可讓北京和氣地向世界展示克難求進的決心。
  四川災情令人悲慟﹐打動了許多海內外人的心﹐救援物資不斷送到災區﹐但願中國人上下一心﹐努力加緊建設﹐以更文明﹑更公平﹑更自由﹑更民主和更繁榮的中國新貌示人。

中國率先走出海嘯

10/27/2008

  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日前表示﹐在這次環球金融海嘯中﹐中國或許是率先走出的新興國家之一。不過﹐要走出危機﹐中國需尋找新的增長點。
  他指出﹐帶動中國經濟走出1997亞洲金融風暴的動力﹐是找到房地產市場和汽車市場。1999年搞房改﹐2000年經濟起飛﹐汽車﹑住房和信息技術消費促動了經濟增長。
  巴曙松認為﹐中國農村發展要有相應金融配套和土地政策﹐現時還處起步階段﹐如何找到新發展路向值得深思。另外﹐擴大和刺激內需﹐不應僅寄望財政投資﹐得著眼改變投資結構﹐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等。  
  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是亞洲本身出問題﹐而這次金融海嘯是以美國等西方發達國家出問題﹐包括中國的亞洲國家是受害者。1997年時﹐中國沒有全國房地產市場﹐但現在全國房價正從高位滑落。
  1997年時人民幣有貶值壓力﹐北京為維持亞洲金融穩定﹐主動承諾人民幣不貶值﹐承擔了調整壓力﹐目前人民幣卻有升值壓力。

美國再扮大哥難了

10/24/2008

  環球經濟衰退是全世界人關注焦點﹐這即時影響了日常生活。較長遠來說﹐全球股市繼續狂瀉﹐衝擊了普羅大眾的退休金組合﹐不單沒有回報﹐更錄得大幅虧蝕﹐很多人慨嘆要多捱幾年。
  一些貪婪的美國銀行家和缺乏有效監管的金融制度﹐引發美國次按風暴﹐繼而觸發這場席捲全球的金融海嘯﹐愈來愈多人在埋怨美國這個可惡的始作甬者。經此一役後﹐美國再要扮演世界警察﹑經濟龍頭大哥﹐將不會像從前般受世人支持和擁戴。
  此消彼長﹐未來平衡美國的力量料將來自新興國家﹐「金磚4國」是不少人的寄望﹐當中中國最被看好。另外3國俄羅斯﹑印度和巴西亦不容忽視。只要在這次金融海嘯中﹐它們的經濟能夠保住增長﹐具影響力的企業如香港和黃集團維持競爭力﹐不難與美國爭長短。
  李嘉誠眼光獨到﹐不愧香港「超人」﹐在金融海嘯爆發前﹐已不止一次提出警告﹐一早要求和黃管理層以「持盈保泰」策略應付危機。

中國數碼媒體潛力驚人

10/22/2008

  國際顧問公司畢馬域中國合伙人陶匡淳表示﹐中國已成為數碼媒體的重要市場﹐數碼媒體包括社交網站﹑博客﹑網絡遊戲和跨平台服務等web2.0技術。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網民數量雖已居全球首位﹐但到目前為止﹐網民只佔中國總人口的19%﹐預示了極大的增長空間。
  畢馬域周三在倫敦發表的最新調查報告揭示﹐中國現有2.5億多名網民﹐僅去年便新增9,100萬人。另外﹐還有1億名博客作者﹑6.01億名手機用戶﹐以及1.2億名網絡遊戲玩家。
  在2003年至2007年期間﹐中國網絡廣告銷售年增長逾六成﹐可是報紙與電視廣告的增幅僅一成左右。畢馬域還指出﹐中國網民每周上網時間竟是美國網民的14倍﹐數字相當驚人。
  中國報業仍然不斷發展﹐但與國外市場一樣﹐大陸2,000家報紙的收入增長將愈來愈慢。據畢馬域估計﹐到明年底時﹐中國報業在整個媒體市場的份額﹐將由2001年的19.4%﹐降至9.6%﹐這正反證了中國數碼媒體的巨大潛力。

海嘯衝散大紅籌

10/21/2008

  金融海嘯的環球衝擊仍未停﹐還有愈演愈烈的趨勢﹐著名紅籌股中信泰富是另一受害者。中信泰富在中港具影響力﹐集團主席榮智健父親榮毅仁是中國副主席的「紅色資本家」﹐這次炒賣虧損又很巨大﹐特別矚目。而且事件疑涉及榮智健的女兒榮明方﹐猜測特別多﹐更有點美國AIG的影子。
  中信泰富投資槓杆式外匯累計期權﹐可能有150多億港元虧損﹐前日復牌﹐股價暴瀉五成半﹐收報6.52港元﹐跌至17年內低位。穆迪投資把該集團的債券評級由Ba1﹐調低至Ba2﹐低過投資水平﹐並檢討是否再下調。穆迪更表示﹐關注中信泰富內部監控制度。
  前港交所非執行董事David Webb為文指出﹐年報顯示榮明方為集團財務部董事﹐質疑她是否知悉事件的來龍去脈。據中信泰富董事總經理范鴻齡解釋﹐榮明方只是財務部主管﹐並非董事局成員﹐職級較日前辭職的財務董事張立憲低﹐需向張立憲負責﹐她已受處分﹐被調離財務部﹑降級和減薪﹐事件不涉及有人當「替死鬼」。

賤物鬥窮人浮現

10/20/2008

  中國政府剛公布今年第三季本地生產總值增長﹐比去年同期僅增9.0%﹐更把今年前3季的增長率拖低至雙位數以下﹐比去年同期只增加9.9%﹐較去年同期的增長率回落2.3個百分點。
  第三季本地生產總值增幅,低於11位經濟學家預測的9.5%中間數。上次中國全年經濟未達雙位數增長是於2002年﹐當時的增幅為9.1%。
  北京把經濟增幅下降歸咎於世界經濟形勢惡化﹐金融危機未見好轉﹐仍處動盪局面﹐這影響外商直接投資中國﹐對出口的影響更大。
  在普羅消費方面﹐已出現萎縮﹐愈來愈多中國上班族不敢逛街﹑不敢輕易出手買衣服﹑不敢想吃什麼就買什麼。他們離開大型商場和高檔超市﹐轉向價格較便宜的各種商品批發市場。
  有批發市場負責人透露﹐早於去年下半年已發現前來購物的年輕白領和主婦明顯增多﹐最近更加突出﹐日客流量和車流量比去年同期上升逾50%﹐一些顧客更老遠驅車前來。

川震危機--中國蛻變的契機

10/18/2008   

    8月底發生的6.1級攀枝花地震﹐比5月中旬的8.3級汶川大地震﹐給我的感覺更強烈﹐因為攀枝花留過我的足跡﹐留過我幫德國人售出的冶金設備﹐留過我與當地一群年青工程師的感情﹐留過我對中國經濟起飛﹑人民生活改善的憧憬。

    在80年代中期﹐我服務的德國冶金設備製造公司在四川省很活躍﹐重慶鋼鐵設計研究院﹑重慶鋼鐵公司﹑四川無縫鋼管廠和攀枝花鋼鐵公司是我們的重要伙伴與客戶。我對攀鋼印象特別深﹐做成生意固然是原因之一﹐更重要的是攀鋼的獨特背景﹑發展和上下奮發的精神感動了我。   

    同行的德國人要額外申請才能進入攀枝花﹐當年外國人仍受限制﹐據說攀鋼背負國家使命﹐要在地理險要的金沙江﹐建立具戰略意義的內陸鋼鐵工業基地﹐支持國民經濟發展。所以﹐多年前從鋼鐵業老大哥鞍山鋼鐵廠調來工程師拓荒。我們到攀鋼時﹐一班年青工程師剛冒起﹐與前輩們認真地聽德國專家講解。   

    往攀鋼的交通﹑生活與工作條件都不好﹐老外叫苦連天﹐接待的外事處人員說﹐最好的已給了我們﹐鄧小平來訪時也是如此。我一邊安撫老外﹐一邊與攀鋼青年新一代坦率交心﹐用心了解﹑設想他們的難處和限制﹐欣賞他們在偏遠山頭建起這座龐大鋼鐵城的毅力﹐最後幫助德國人贏得了合約。   

    中國地震專家預測﹐攀枝花地震過後﹐還有發生5至6級餘震的可能。汶川﹑攀枝花和其他可能餘震造成的傷死和經濟損失﹐這都是中國內外同胞不遇見的。可是﹐天災難避﹐人們希望災難來臨前能有及早預報﹐盡快逃避﹐把人命與財物損失減至最少。一旦災難不幸來臨﹐當權者本著愛民之心全力善後﹐並讓公眾明瞭災情﹐善意接受外界人道援助。   

    中國政府這次果斷﹑傾盡全力﹑迅速和高透明度地處理汶川大地震﹐更在不到3個月後成功舉辦北京奧運﹐清楚看到中國人的巨大應變能力﹐政府領導人極力想把天災帶來的危機﹐變成扭轉中國在全球地位的契機。結束不久的京奧在某程度已達到這個目的﹐起碼世人肯聽多一點關於中國的聲音﹐願較持平地看中國。   

    其實﹐20年多前我在攀枝花所見﹑所聞﹐已體會山區中國人的能耐和堅毅﹐其他較發達的沿海地方更具睡龍甦醒後的活力。可是﹐在開放改革初期﹐很多人還未全面真正認識中國﹐甚至存有不少成見和誤解﹐沒有像今天的契機﹐可讓中國全然地向世界展示求變求進的決心與魄力。   

    四川災情令人悲慟﹐打動了海內外中國人和外國人的心﹐相繼伸出援手﹐但望中國人收起眼淚﹐上下埋首重新建設﹐以更文明﹑更公平﹑更自由﹑更民主和更繁榮的新貌示人。

中國車市強勢逆轉

10/17/2008

  自2002年以來﹐中國汽車市場超高速增長﹐增速遠超本地生產總值增長。可是﹐踏入2008年﹐強勁減弱﹐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最新統計﹐今年1至9月﹐客車銷量為510.32萬輛﹐比去年同期只增加11.36%﹐增幅比上半年的17.07%和上年同期的23.84%分別減少5.71和12.48個百分點。
  金融海嘯席捲全球﹐受影響不僅是金融業﹐其他實業例如汽車亦難逃衝擊。美國3大車廠已宣布減少汽車產量﹐通用汽車與佳士拿傳合併過度困境﹐而一直以高效率及高利潤見稱的豐田和福士被逼降低今明兩年產銷目標。
  多年來一枝獨秀的中國汽車業不能倖免﹐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和中國乘用車市場聯席會議最近預測﹐在環球信貸危機及經濟瀕臨衰退下﹐中國汽車市場發展步伐迅速減慢﹐今年可能僅得5%至6%增長﹐明年或出現負增長。
  中國業內人士表示﹐以目前的國際環境判斷﹐明年全球汽車市場將比今年還差﹐世界跨國汽車企業在中國的佈局將發生很大變化﹐不少新的投資項目必然隨之縮減。

中國屋市同樣遭殃

10/16/2008

  衝擊全球的金融海嘯﹐禍根源自美國次按風暴﹐房屋泡沫爆破。兩三年前﹐美國房屋市道瘋狂上升時﹐沒有太多人意識到調整隨時出現﹐更沒有人相信美國金融體制這麼脆弱﹐內藏這麼多問題。
  環球經濟下滑﹐世界各地房地產市道弱勢顯露﹐加國亦不例外。發展勢頭強勁的中國的房屋市道也出現大滑坡﹐中國發改委宏觀研究所經濟研究室的一份報告指出﹐今年以來中國出現的特大城市屋價下跌﹐以及成交量萎縮並不是一種短期現象﹐這預示過去10年曾經高度繁榮的房地產市道轉入中期調整期。
  該研究室預計明年中國房地產投資或將出現大幅下跌﹐房地產業調整將帶動鋼鐵和水泥等相關重化工業調整﹐並對建材及家電等製造業下游產業造成明顯的不利影響。
  另外﹐還預測明年中國本地生產總值增長回落至9%﹐通脹壓力大為緩和﹐消費物價指數升幅料為3%至4%。國內外環境更加嚴峻﹐因此經濟增長將會繼續減縮。

汲取金融海嘯教訓

10/14/2008

  經過這次金融海嘯﹐人們意識到發達國家金融制度的脆弱﹐先進又複雜的信貸系統和金融工具﹐促進了經濟增長﹐創造表面繁榮﹐但卻因為過度刺激﹐部分人的貪婪欺詐手段﹐帶來禍及全球的惡果。冒起中的新興國家應引以為戒﹐不能一味抄襲西方發展模式。
  新興國家中﹐「金磚4國」經濟表現最亮麗﹐中國尤其突出。據世界經濟論壇剛公布的最新全球競爭力報告﹐在全球134個參評經濟體中﹐中國名列第三十位﹐比去年上升4位﹔印度由去年第四十八位降至第五十位﹔俄羅斯由去年第五十八位升至第五十一位﹔巴西由去年第七十二位升至第六十四位。
  該報告指出﹐自70年代末以來﹐中國在發展經濟和促進經濟多元化的成就斐然﹐在減少貧困和改善人民生活方面進步矚目。中國已成為繼美日德之後的世界第四大經濟體﹐並在全球經濟中扮演愈益重要的角色。
  北京明白現時在全球的影響﹐一邊總結這次金融海嘯經驗﹐以便將來中國發展之用﹐另一邊提供幫助﹐以圖危機盡快過度。

中國能緩和危機

10/13/2008

  美國激起的金融海嘯波及全球﹐歐洲是重災區﹐上周末歐洲多國終達成共識﹐包括效法英國按商業條件擔保銀行之間的中期(可長達5年)借貸﹐期望可令陷入停頓狀態的信貸市場重新運作。歐元區15國領袖在聲明中強調﹐他們盡力阻止所有大型金融機構倒閉。
  中國在這次金融海嘯所受衝擊相對小﹐有分析家更認為﹐中國可起緩和危機的積極作用。瑞銀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汪濤指出﹐出口支持中國強勁的經濟增長﹐這名亞洲巨人有能力彌補美國和歐洲的需求放緩。她認為﹐中國現時的處境對刺激國內需求很有利﹐可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世界經濟衰退的影響。
  法國現代中國研究中心主任弗朗索瓦於歇指出﹐中國政府近兩三年動用了大量稅收儲備﹐通過龐大支出﹐重新推動基礎設施發展。
  中國總理溫家寶曾表示﹐一個有13億人口的大國長期保持經濟平穩﹐並且較快地增長﹐就是對世界最大的貢獻﹐他重申對中國經濟發展和金融穩定充滿信心。

併購壯大的黃金機會

10/10/2008

  金融研究機構湯森路透最新表示﹐金融危機惡化﹐今年第三季內﹐亞太區投資銀行在資本市場的表現急降。季內亞洲股票市場創出自2001年以來最低的第三季成交量。年初以來﹐亞洲地區撤銷或擱置的IPO數量已達63宗﹐總值達150億美元。
  在併購領域﹐9月份﹐亞太區併購數量創出新低紀錄。可是﹐在今年前3季內﹐中國併購數量跳升1.01倍﹐達1,310億美元﹐至今已超越去年全年金額。當中﹐資源業的併購最活躍﹐金額高達389億美元﹐佔了29%份額。另外﹐今年內中國跨境併購達688億美元﹐創出新的年度紀錄。
  金融危機短期內難見改善﹐歐美不少曾是龍頭的大企業﹐資金嚴重緊絀﹐市場上有人提出﹐中國所受打擊相對小﹐看來不缺錢﹐但缺乏人才及管理國際金融機構的經驗﹐這不是中國併購國際同業的黃金機會﹖
  有國外專家認為﹐中國公司不需進行十足收購﹐可以買25%或30%股權﹐或尋找合作伙伴作為長期策略盟友﹐借助別人的專長壯大。

人行隨全球減息

10/08/2008

  金融海嘯席捲全球﹐從美國到歐洲﹐現正湧向亞洲﹐中國會被波及﹐但受害程度料低過歐美等國。這場海嘯動搖美國金融體制﹐逼退華爾街大型投資銀行﹐環球股市重創﹐股民叫苦連天﹐普羅大眾的退休金減半。
  多年來中國經濟以逾10%高速增長﹐本世紀初的亞洲金融危機毋礙中國經濟增長步伐﹐但是次金融海嘯非同小可﹐中國人民銀行與美加歐央行齊減息﹐較早前摩根士丹利已預測﹐北京將多次減息及逐步增加政府支出﹐以確保經濟增長。該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王慶估計﹐人行將於明年底前減息5次﹐每次調降27個基點﹐而1年期貸息將由目前的7.2厘減至5.85厘。
  他還預測﹐中國政府增加開支﹐期望最多可把經濟增長推高3個百分點。他調低了今明兩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測﹐今年增長率料為9.8%﹐明年降至8.2%。
  現時中國經濟最大潛在風險﹐是地產市場崩圍﹐若不幸發生﹐就算中央推出更多積極政策﹐相信難阻經濟增長降至7%以下﹐但這種情況的可能性低於25%。

推倒美國 害人害己

10/07/2008

  中國外匯儲備在過去6個月內增加大約5,000億美元﹐接近2萬億美元水平。中國增加多少外匯儲備﹐美國國債也相應增加多少。
  截至今年7月底﹐中國持有5,187億美元的美國國債,佔美國26,764億美元國債的19.3%﹐居首位是持5,934億美元的日本,但日本的持有量自2004年8月以來持續下降﹐4年內減少1,000億美元﹐所以中國已是美國國債的最大買家。
  有分析家因此指出﹐持有大量美元儲備的國家﹐當中包括中國實際上擁有強大武器﹐只要它們悉數出售手上美元﹐便可摧毀美國金融市場。
  中國若真是一夜間拋售所有2萬億美元儲備﹐也要付出極大代價﹐相信北京不會這樣做。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所研究員陶文釗表示﹐中國經濟規模還不足與美國相比﹐目前大陸的本地生產總值未及美國的三分之一。
  陶文釗提到﹐中國持有華府財政部發行的國債﹐只佔美國總國債的一部分。美國這次雖受金融危機嚴重衝擊﹐但是中國現時仍無法動搖其全球經濟領導地位。

怕狐狸終露尾巴

10/06/2008

  在加國過百萬名的華裔移民中﹐有相當部分已是移居十多年﹐甚至幾十年的老華僑﹐但不少是剛具投票資格的新移民﹐他們在這次聯邦大選中支持哪一個政黨﹐可能至今還未決定。
  周末與朋友論政﹐大家都有共識﹐由哈珀繼續擔任總理看來較適合﹐但由他領導的保守黨﹐從少數政府壯大成為大多數政府﹐卻是包括華裔的少數族裔加拿大人不願見到的。原由很簡單﹐就是怕保守黨獨大後﹐狐狸尾巴終於露出來。
  雖然華裔移民在最近十幾年增長很快﹐經濟影響增強﹐但在政治上僅有微弱的聲音﹐一旦保守黨內潛伏的極端白人﹑精英主義冒起﹐恃著政治優勢﹐這裏的華人想爭取合理權益和應有發言機會﹐相信將比從前困難。試看哈珀對中國的態度﹐大家可有深切體會。    
  狄安的表現﹐最近的民意調查結果已有足夠說明。至於華裔選民過去不太放心的新民主黨﹐現在是否值得考慮﹖朋友說細看他們的政綱﹐再結合現時的政經形勢﹐有其可取之處。

中國應沒次按泡沫

10/03/2008

  美國的次按風暴惡化至今天嚴重的金融危機﹐早於幾年前已有中央銀行家及具遠見的分析家提出警告﹐可是美國部分貪婪的銀行家不斷把泡沫吹大﹐直至爆破為止。人們開始問﹕其他國家有否類似情況﹖
  有美國著名經濟學家認為﹐加國西部一些曾經熾熱的房屋市場﹐有潛在的風險﹐還好的是加國次按沒有美國般瘋狂。
  一度火紅的中國房屋市場如何﹖建設銀行研究部高級研究員趙慶明指出﹐中國房貸的資產質素高很多。大陸商業銀行對房貸的首期付款比例要求非常嚴格﹐而且貸款風險評估比較謹慎﹐加上中國人的消費觀念十分保守﹐與美國次按有根本性差異。
  另外﹐中國的銀行持有的與次按相關金融產品規模並不大﹐因此遭受的直接損失有限。據中國銀監會估計﹐次按危機最多會衝擊今年中國銀行業部分利潤﹐並不
傷及資本。況且﹐銀行監管部門不斷對銀行業進行風險提示﹐要求銀行業密切關注房地產信貸風險﹐並適時提高住房按揭貸款首期付款比例。

新北京大有看頭

10/01/2008

  北京奧運吸引了大批國外旅客到北京﹐在京奧後首個重要節日「十一」國慶﹐北京即成為國內旅客最熾熱的熱點﹐國民爭相觀看「新北京」的新景象。中國政府為京奧斥巨資興建了這麼多宏偉體育場地與基礎設施﹐當然大有看頭。
  中國國慶出遊最高峰已於29日爆發﹐同時也是本地旅遊的最高峰﹐其中北京旅遊團獨佔國內遊首日出團總數的兩成多。據南湖國旅∕西部假期的最新資料﹐北京遊首日出遊量約1300多人﹐其中有近600人乘坐包機赴京﹐佔了北京遊總發團量的近一半﹐刷新旅遊包機歷史新紀錄。
  另外﹐廣之旅出發至北京的人數是「十一」北京遊的出發最高峰﹐整個黃金周內﹐該社北京遊總人數比去年同期翻一倍﹐破歷年黃金周北京遊人數紀錄。
  境外方面﹐香港和澳門仍是熱點﹐今年報名人數比往年略升﹐其中六成的團隊為香港遊﹐出發高峰段集中在9月30日至10月2日﹐進入黃金周後﹐港澳遊的報名人數還不斷增加﹐預料黃金周後期的港澳遊更加火爆。此外﹐日韓和東南亞亦是境外遊的集中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