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評論認為,今年諾貝爾經濟學獎頒給普林斯頓大學教授Angues Deaton有點爆冷,原因是他做的個體消費研究在1980年代進行,事隔近30年才獲獎,顯然是有「特別原因」。
諾貝爾經濟學獎不時都反映當前經濟界的熱點,而當今之世,經濟界最熱門的話題是貧富差距愈來愈嚴重,2008年金融海嘯之後情况尤其惡化,佔領華爾街行動的「we are the 99%」的標語和口號,反映的是民眾不滿財富集中在1%的富人手上,令貧者愈貧、富者愈富的不公現象變本加厲。
Deaton從個人消費行為着手,指出增加消費行為要增加窮人所得才有效,在貧富差距過大的社會,高收入階層即使繼續得到更多財富,也不會對振興消費帶來太大作用。
全球貧富不均的情况到底有多嚴重?瑞士銀行日前公布的《全球財富報告》就提供了很具啓發性的數據。
報告顯示,財富不均的問題自2008年金融海嘯以來變得更加嚴重,全球較貧困的一半人口只擁有全球財富不及1%,而較富有的10%卻掌握了88%財富;更誇張的是,最富的0.7%(約3,400萬人,還不到1%)掌握了全球財富的45.2%(近113萬億美元的資產)。財富進一步集中,令1%對 99%的極端情况變得更極端,成為0.7%對99.3%!
資本主義的精神在於公平競爭,而非公平分配,競爭的動力來源自社會人人力爭上游,努力創富,結果令整個社會得益;而容許貧富有一定差距,是令有志上進者有奮鬥目標和努力不懈向上爬的基礎。可是,如今差距大得離譜,全球化令競爭更加激烈,「死做爛做」的確及不上「錢搵錢」更易積累財富,結果是年輕一代和草根階層愈來愈不滿、抗爭也愈來愈激烈。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