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b/R29vZ2xl/AVvXsEj8oPdtF44qNlO-CV07PcSRREwZevPl_7i_2mXcsXRx3o3Lk0cqfRWmEyOqMyvfBf2jdAiv2qPIADD88wJczrY1qNGCfloWB-vZD1FA8viHRCngMIZ0GgWF7iJ32HCMMPCCxV1uTaFMDOk/s320/%25E6%25A6%25AE%25E8%258F%25AF%25E6%259C%2588%25E9%25A4%2585.jpg)
筆者二十多年前移民多倫多﹐舉目無親﹐過第一個中秋節時﹐真正感到什麼是每逢佳節倍思親。記得當時華人開設的店舖不多﹐無法與今天相比﹐加上正值經濟衰退﹐市道非常蕭條﹐人人節衣縮食﹐完全沒有過節氣氛。
月餅這種貴價應節食物﹐好像沒有零售。還好的是筆者在港親人寄來一張月餅卡﹐可到加國一家代理商提取月餅。這盒港製月餅拿在手﹐頓然百感交雜﹐很珍惜又很感動。
二十多年後的多倫多﹐華人社區較前成熟得多。華人重視的中國傳統節日﹐例如中秋節﹐端午節和農曆新年﹐這裏都有人慶祝﹐只要你有時間﹐不愁沒有節目﹐而應節食物更是應有盡有。
在中秋節前一個多月﹐多倫多不少華人超級市場已在入口當眼處擺滿各式月餅﹐來自中港台的月餅任選。本地麵包店亦加入戰團﹐連一些較具規模的酒樓食肆也推出自家品牌﹐爭奪高利潤的月餅市場。
有一年的中秋節晚上﹐筆者與朋友及各自的家人提燈籠在鄰舍漫步兼賞月﹐引起一些西人的興趣。朋友以「中國感恩節」來比喻中秋節﹐西人笑著點頭稱是﹐看似很明白。這樣的比喻雖然不是很貼切﹐卻很富神髓呢﹗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