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b/R29vZ2xl/AVvXsEj-YxM1UOMPHv0DH_7J20NU3vmMI-PUfZHDqokuZDrJxGxhnm_RPpAIFjvNZaFZ28U7CePsQnW7GER9LMbGiWG8mQsw1One7h-uMsYJB8Ea2bVwQ1bWeTJ6haGEQwn9n-LPaKbl6FxDWL4/s1600/bull+01.jpg)
上周五美股雖然尾段急挫﹐三大指數最後大跌收市﹐但道指與標普500指數早段曾創新高。而且﹐這兩大指數以前已屢創新高。
其實﹐在過去3年內﹐美國企業盈利只有疲弱增長﹐但每每在季度業績公布前﹐企業降低盈利指引﹐令實際盈利超越分析員已相應調低的預測。
BMO Capital Markets首席投資策略員Brian Belski表示﹐這樣的伎倆未必繼續可行。企業未來需要爭取「有機增長」﹐即是從自己的核心業務增加產出﹐不是靠收購合併的外來得益。
Belski認為﹐美股牛市的另一波﹐端視企業的銷售增長及所謂「有機增長」。
首家道指成分公司摩通將於周五公布季度業績﹐據FactSet調查所得﹐分析員平均預測其首季度每股盈利1.42美元﹐收入為244億美元﹔前道指成分公司美鋁將在周二公布業績﹐仍被市場視為揭開首季度業績序幕的公司。
據FactSet調查﹐標普500指數成分公司中﹐有93家發出了負面的每股盈利指引﹐接近最高紀錄﹔18家則發出正面指引。這是自FactSet於2006年開始追蹤企業指引以來﹐第二多盈警的季度。最多盈警的季度是在去年第四季度﹐共有95家公司發出盈警。
分析員現時預測﹐標普500指數成分公司在今年首季度內盈利下降1.2%。若果真是出現﹐是自2012年第三季度以來﹐首次錄得按年盈利下跌。但在截至去年12月31日﹐分析員預測企業首季度盈利增長4.3%。
Pavilion滿地可的策略員注意到﹐美股表現與企業盈利沒有直接關係﹐標普500指數自2011年9月以來上升大約72%﹐但指數內的企業每個季度的盈利升幅少過10%。美股升勢﹐顯然地受其他因素推動例如市盈率膨脹﹐這表示投資者願意為企業的實際盈利付出更大的股價。
因此﹐Belski指出﹐2014年是一個過渡年份﹐牛市的動力來源將要從市盈率膨脹和聯儲局的寬鬆貨幣政策﹐轉向基本因素。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