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30/2012
根據普華永道(PwC)的經濟犯罪調查報告﹐加國機構對網絡犯罪(cybercrime)的風險意識提高﹐而它們覺得網絡犯罪的最可能源頭之一是中港地區。
跨國會計與顧問公司普華永道的2011年環球經濟犯罪調查結果揭示﹐38%的加國被訪者表示﹐對網絡犯罪的風險意識提高﹐而且大部分(57%)相信﹐最大的威脅是來自他們的機構之外﹐即是在加國和國外的外來源頭。
全球5個地方被視為網絡犯罪的最可能源頭﹐它們是香港和中國﹑印度﹑尼日利亞﹑俄羅斯和美國。這5個地方的先後排列﹐據普華永道說是按英文字母次序排行。
該報告指出﹐網絡犯罪是全球四大經濟犯罪之一﹐全球23%機構表示﹐在過去1年內是網絡犯罪的受害者﹐比率僅次於帳目詐騙﹑行賄和貪污(24%)﹐最嚴重罪行是資產侵吞(或是偷竊)﹐比率高達72%。
有專家解釋﹐網絡犯罪包括任何利用電腦與互聯網絡的罪行。此外﹐通過互聯網絡進行的傳統罪行亦算網絡犯罪。例如仇恨犯罪﹑電話推銷和網上詐騙﹑身份盜用﹑信用卡戶口偷竊等﹐若是以電腦和互聯網絡進行﹐都可視為網絡犯罪。
普華永道全國法庭服務部主管Steven Henderson表示﹐網絡犯罪本質是環球行為﹐國與國之間的已有邊防再不能提供保障。各間機構應該對現時這種新興罪行的威脅有清楚了解﹐機構管理層需要明白這些風險﹐但同時不要錯過網絡世界創造的機會。
儘管企業或許知道調查網絡犯罪及自我保障的重要性﹐但只有36%加國回應者表示﹐內部有能力調查網絡犯罪﹔而且﹐少於一半獲得法庭科技調查員的專業幫助﹐能夠訂定相關機制與政策。此外﹐接近一半的加國機構表示﹐在過去1年內﹐沒有接受關於提升網絡保安意識的培訓。只有21%回應說﹐管理高層每年都有網絡犯罪的風險檢討﹐意味這方面的工作還要加強。
普華永道的報告還指出﹐在過去12個月內﹐32%的加國商界與政府回應者表示﹐曾是某些經濟犯罪的受害者﹐這比2009年調查時所獲的結果減少24%。
Henderson指出﹐與其他國家比較﹐加國歷來是「白領犯罪」較多的國家﹐但2011年的調查結果卻顯示﹐犯罪事件減少。這可能是下列幾個原因﹕公司內有較嚴密防止詐騙機制﹔過去兩年內加國經濟較強﹐通常在經濟轉弱時﹐欺詐便較容易出現﹔像網絡犯罪等罪行或許已經發生﹐但較難即時察覺。
接受普華永道2011年調查的3,877名回應者來自78個國家﹐當中有52%是管理高層﹑36%代表上市公司﹑38 %代表有超過1,000名僱員的機構。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