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b/R29vZ2xl/AVvXsEhJabdRMi-uOaJOov8M_FoEcT5JYo1Gg88ZAAgtoGR15Lv6__6QNivG-fE-6ep2kR4M8a9izjZaRToeXdemYgKlIQ6zq3AXs3ArWwsGb0_fFQYmxvWpHTR6QQCCvsPAxyzgLHmZJTfE4uCJ/s200/y.jpg)
有看頭的體育節目已不再是純體育﹐包含太多經濟元素﹐有時主辦者和參與者的經濟考慮甚至壓倒運動的真正意義。北美的籃球和冰棍球﹐以及歐洲的足球聯賽都是很好例子。
近年﹐中國運動員在國際重要賽事冒起﹐引起中國人的關注﹐令電視台的收視率急高﹐衍生了很大經濟價值。據法網賽事組委會的數據﹐李娜在法國公開大賽的準決賽擊敗舒拉寶娃的賽事轉播﹐最高峰時有2,500萬中國人在看直播﹐通過電視欣賞這場比賽的中國人最後達到6,500萬人。
中國籃球運動員姚明在美國﹐以至全球創造了傳奇﹐李娜短期內未必可與姚明看齊。不過﹐只要中國繼續有精英運動員在國際熱門的運動比賽出頭﹐吸引更多中國人的目光﹐成為商家進入中國市場的棋子﹐肯定還有第二和第三個「姚明」。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