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2/2011
最近讀《一人一故事──新聞人的心聲細語》﹐很有感觸和啟發。其中一篇是毛孟靜寫有關她在「六四」前﹐與法新社的記者同事﹐成功「闖關」﹐穿過警崗﹐採訪了北京大學六名學生﹐把他們談天安門的情況﹐連同名字﹑學系﹑年級﹑年齡和籍貫等個人資料寫了出來﹐發通寰宇。她事後擔心這些學生的安危﹐自責自疚不已﹐流了許多眼淚。
在「六四」的二十二周年﹐若問加國那些四﹑五十歲或以上的中國和香港移民﹐他們對這件歷史大事﹐肯定難以忘記﹐一些人或有比毛孟靜更震撼的故事﹐但不敢或不想公開﹐怕有後果。
筆者當時在香港從事對華貿易﹐向中國出售外國先進生產設備﹐在「六四」前大約一個月﹐帶著意大利總公司的標書﹐競投浙江一個重型設備項目﹐酒店對外通訊一度中斷﹐心感形勢愈來愈不妙﹐揭標後即時返回香港。
最後﹐天安門發生的事情﹐令幾多海內外中國人心痛﹐並引發了香港移民潮﹐加拿大﹑澳洲和新西蘭﹐以至新加坡成了香港移民的「天堂」。
還記得「六四」後不久﹐香港總商會呼籲本地與外資企業面對現實﹐不要哭泣﹐重返中國做生意﹐畢竟這個市場潛力太巨大﹐實難拒抗。二十多年來﹐中國經濟發展翻天覆地﹐增長速度舉世矚目。儘管如此﹐筆者仍然相信﹐中國經濟要有進一步發展﹐突破現有成就﹐沒有民主﹑自由和社會公德﹐是無法實現的。
「六四」之後一年﹐筆者繼續留守工作崗位﹐曾響應部分有良知商人的號召﹐從香港把「六四」真相的報道﹐傳真給一些遍遠的中國客戶﹐收件者有無因此出事﹐影響了他們的仕途或其他﹐至今仍是個謎。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