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8/2010
世博會淵源於中世紀歐洲商人定期的市集﹐起初僅涉及經濟貿易﹐至19世紀﹐商界在歐洲地位提升﹐市集規模不斷擴大﹐商品交易種類和參與人數激增﹐影響愈來愈大﹐展出範疇從經濟到生活藝術﹐以至生活理想哲學等。19世紀20年代﹐市集改稱為博覽會。第一屆世博於1851年在倫敦舉行﹐當時英國國勢如虹﹐英廷希望透過一個大型展覽會顯示其國力。
仍在上海舉行的世博﹐令筆者聯想到第一屆倫敦世博會。今天中國在國際政治經濟舞台快速冒升﹐筆者於6月底多倫多20國集團高峰會上﹐現場強烈感受到這股迅揚動力。中南海與上海領導人這次不惜工本全力打造世博﹐當然是想向世人展示新中國的騰飛及已創出的成就。
可是﹐筆者在上海世博所見﹐參觀者九成以上是中國人﹐而且很多部分是本地人﹐若中國政府期望以世博向世界顯現快速膨脹的國力﹐相信事與願違。
反而﹐上海世博成為各國政府及企業向巨大中國市場推銷的絕佳平台。每天數十萬名中國人湧入世博會場﹐主動接受它們以「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為主題的軟銷。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