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2/2009
有調查指出﹐在經濟規模﹑經濟效率和產業層次等方面的競爭力﹐香港已不能居大中華經濟圈首位﹐被區內的其他城市緊追甚至趕上。有分析家認為﹐香港的弱勢主要表現在產業過分狹窄﹑工資成本過高﹑科學技術支援不足和基礎建設投入不足。筆者作為局外觀外觀察者﹐相信某程度上﹐這是正確的。
30年前﹐中國剛開放時﹐絕大部分城市處於弱勢﹐但到了今天﹐不少主要大城市都高速發展﹐能與香港爭一日長短﹐若香港仍以不變應萬變政策﹐勢將落後。
有人以為﹐香港政府沒有積穀防饑﹑儲錢辦大事的理財哲學﹐更沒有以錢生財的智慧。其實﹐擴大產業基礎是「錢搵錢」﹐而且擴大再生產﹐政府要扮演火車頭角色。美國的高科技大多由政府推動﹐這包括大學機構和研究機構的投入﹑基礎建設的投資﹑投資環境的改善﹐以及稅務政策的優惠。 美國人可做的事﹐為何香港人不可以做﹖
有觀察者認為﹐不管真正障礙在哪裏﹐但香港在英國殖民時期﹐財政司定了規律﹐政府不能資助任何一個行業﹐這種殖民政策不會有長期打算﹐遑論為香港長遠競爭力費思量。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